守住客家根 自有客人来
——广东梅州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纪实
一个地区的文化遗产,蕴藏着这个地区的文化内涵和风土变迁。世界客都广东梅州,既是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历史走到现在,客家文化承载了一代代客家人的坎坷与荣耀,是梅州打造文化名城的瑰宝。今年1月,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区通过国家验收,正式从实验区迈向保护区,成为广东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打造活色生香文化家园
梅州是客家民系最终形成地和最大聚居地之一,保存着典型的客家传统文化。
2010年5月,原文化部批准设立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成为广东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多年来,梅州秉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建设理念,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实验区建设,推动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据了解,梅州成立了市级实验区管委会,8个县(市、区)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形成“市管委会+县示范区管委会、其他县(市、区)管理中心”管理模式,将实验区建设经费纳入市、县两级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2018年至2021年,梅州市级财政安排经费1488万元,积极争取中央财政2725万元、省级财政2140万元,并撬动社会参与资金68.6亿元,形成上级资金支持、本级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灼明表示,梅州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客家文化为根,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理念,对非遗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实现了客家文化生态“美丽颜值”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全面拉动梅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客家文化保护工作也由个体、局部、项目为主,向全民、全面、整体为主转变,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成效,打造了活色生香的客家文化家园。
探索非遗保护“梅州路径”
在梅州,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埔寨火龙、五华提线木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客家古村落、围龙屋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相依相存,呈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10年间,梅州一步一个脚印,组织开展非遗普查、挖掘、整理等工作,逐步完善非遗资料库,并实现了制度机制从无到有、设施场馆从少到多的转变。
2010年,梅州有6项国家级、21项省级、3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而到2023年初,梅州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共有十大类别的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20项,认定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73位。
梅州市文化馆馆长谢静辉介绍,梅州充分发挥非遗优势,推动文化创意、文化活动、演艺精品、文化体验进景区,持续擦亮“文旅+”特色品牌,促进了文旅深度融合。
今年“5·19中国旅游日”前夕,梅州10家非遗保护单位、10位非遗传承人分别与梅州各大旅游景区签订协议,携手推动非遗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
丰顺县大宝山旅游度假区创作了《千年火龙》实景剧,将原本一年仅有一次的火龙表演变为每周一次,让更多游客得以一睹埔寨火龙表演的魅力。
大宝山旅游度假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度假区还开发了《探寻非遗火龙》等研学课程。迄今为止,景区已接待来自周边城市学校的学生约6万余人次。
在大埔县百侯镇百侯名镇旅游区,鲤鱼灯从游客中心出发,随着音乐上下翻腾,活泼灵动,引得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梅江区客天下旅游度假区开展客家擂茶、打糍粑等非遗体验;兴宁市熙和湾景区依托上灯习俗建成花灯博物馆……民俗与旅游的融合更具魅力。
寻找活化传承创新之法
近年来,梅州以推进实验区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客家围龙屋、名人故居、古村落等客家文化传承重要载体的活化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文化生态环境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梅州保存较好的客家围龙屋有4367座、名人故居(旧居)422处、红色革命旧址366处、文保单位499处、国家级传统村落78个、国家级古村落5处……一幅美丽的文化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张灼明介绍,梅州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遗产旅游、研学旅游,将旅游需求有机融入文物、古迹、非遗保护设施的功能设计之中,将博物馆、非遗传习所、纪念馆等文化场所纳入旅游线路,让文化场馆成为旅游驿站,让旅游服务中心成为文化客厅。目前,梅州市博物馆和非遗传习所已经成为游客喜爱的文化体验目的地、传播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
活化利用客家古民居也是梅州文旅融合的一大亮点。在保护修缮名人故居的基础上,梅州将客家民居改造为展览馆、艺术馆、咖啡馆、民宿等文旅融合新空间。目前已形成钧质楼五星级民宿、承德楼围屋酒楼、玉庭楼创客空间等一批文旅融合精品民宿,让古民居焕发新风采。
梅州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成功创建,标志着保护区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张灼明表示,梅州将把客家文化生态保护融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建设中,持续深化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整体性保护,大力推进客家文化活态传承,精心打造客家非遗文创品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化对内对外交流合作,迎接梅州客家文化保护发展更美好的明天。(陈熠瑶)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