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打赢海水入侵“阻击战” 环球热资讯

三百多个日夜,两千多个小时,在秦皇岛、唐山、沧州三个沿海城市1300km²上留下了地质人笃定的脚印……

近日,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以下简称地质六队)承担的《河北省海水入侵灾害现状综合调查与分析》项目通过河北省自然资源厅专家组评审,该项目的开展在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484km海岸线上,吹响了以保护人民健康、饮水安全和自然资源为目标的冲锋号,打响了地质六队向海图强、向海发展的第一枪。回忆起工作时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资料图】

工作现场。地质六队供图

追根溯源 寻求事实“真相”

在河北省沿海地区,由于陆地部分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海水入侵,不仅严重危害当地的地下水资源,使其可能完全丧失供水功能。同时也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健康,一定范围内对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和地下埋藏的各种管线产生腐蚀,造成土地盐渍化和淡水咸化,进而制约海岸带地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地区还可能出现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威胁着当地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帮助政府应对海水入侵,是我们的责任;帮助人民群众改善用水环境,是我们的义务。我们要尽全力做好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项目组成员王文龙说道。为查明河北省海水入侵范围边界、入侵程度;查明海水入侵与地下水漏斗的相互影响关系,为河北省防治海水入侵提供综合、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自2022年2月,这支集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地质测绘、海洋科学等涉及多学科项目团队开启海水入侵全天候“阻击战”。

工作现场。地质六队供图

日行千里 不惧危险“烤”验

夏天的太阳就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每天,项目组成员要对项目区不同地质、地貌等重要点位进行调查记录,平均每天的日行程三、四百公里。

“饭可以少吃,水必须管够!”王文龙对大家风趣地说到。天气炎热,为确保项目组成员的身体健康,避免高温中暑,项目组选择“早出晚归”,避开正午阳光最盛的时刻。可即便是这样,项目组平均每人每天的饮水量也多达12升,矿泉水瓶塞满了车辆后备箱。

除了烈日下的炙烤,玉米地里的蚊虫叮咬和枝叶划伤也对项目组打钻人员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全副武装”的闷热,“轻装简行”的挂彩,互相打趣变成了他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虽时刻绷紧安全弦,但项目环境依然存在着一定危险性。在一次水文地质调查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点位位于农田里,由于草木比较旺盛,遮盖住了灌溉农田的给水渠,在调查工作结束前往下一个点位时,王汉不慎踏入渠中,在身体即将倒向水中的一刹那,好在高震反应快,一把拽住了王汉,才没有掉进水渠。

危险虽已解除,但王汉膝盖以下的裤腿和鞋袜早已被水浸湿,为了赶在天黑之前完成当天任务,王汉伴着鞋底发出的“滋滋”声,毅然踏上了前行之路,直至傍晚方才回到住处更换衣物。

成果显著 填补科研空白

暑去疫来,进入九、十月份,各地因疫情封控情况时有发生,项目组成员也相继“中招”,项目工期变得尤为紧张。为了不影响整体工作进度,大家抓紧可以利用的每一分每一秒,根据自身状况自发结成“线上+线下”组合,在不违反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抓紧进行野外施工,每一位项目组成员各司其职,常常从天微亮忙到夜渐黑,一刻不肯停歇。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就是这样,项目组成员没有一个人掉队,靠着超出常人的毅力和韧劲儿,灵活运用综合野外调查、钻探、物探和水文地球化学等方法,全年打井27口,水位统测218次,岩矿测试样品314个,获取了翔实的地下水调查监测数据,完成了我省三个城市海水入侵现状研究、海水入侵监测预警研究,摸清了我省海水入侵范围边界、入侵程度及发展规律。同时对未来海平面变化下海水入侵状况进行了分析,如期完成既定任务。

专家组评审验收现场。地质六队供图

在项目评审会上,省自然资源厅邀请的验收专家指出:“该项目的开展,填补了国内多学科融合综合研究海水入侵方面的空白,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有关建议,其成果将为京津冀地区海洋防灾减灾提供综合、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

走向海,亲近海,了解海,向海图强,奋楫逐浪。在六队,地质队员有这样一股子劲头,他们心怀地质报国,心系民生福祉,在千磨万击中愈加坚劲,在风雨兼程中行稳致远……

(通讯员:安珈辰)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