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这些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围棋小故事么?

0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心致志

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高度集中地做事。春秋时期《孟子》一书中记载了弈秋教棋的故事:全国最厉害的棋手弈秋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牢记老师的教导;另一个总是心不在焉,学习时还总想着用箭射天上的飞鸟。他们两个人虽然一起学习,但是结果肯定不同,是因为智力水平有差别吗?并不是,而是他们的用心程度不同。

所以孟子说:“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02

棋逢对手

出自唐朝和尚释尚颜的诗《怀陆龟蒙处士》:“事厄伤心否,棋逢敌手无?”。比喻遇到实力和水平相当的人。

晚唐时期,有位名叫释尚颜的和尚非常喜欢下围棋,因下棋结识了诗人陆龟蒙。陆龟蒙因不满时世,隐居松江莆里。释尚颜非常怀念这位棋友,于是作诗来表达对棋友的同情和思念。

03

观棋烂柯

成语出自《述异记》:“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与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持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王质上石室山打柴,遇一叟一童下棋,看棋多时后猛然发现斧柄已经腐朽了。回到家后,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一些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

后用“观棋烂柯”比喻时光飞逝。同时,人们把“烂柯”作为围棋的一个别名,声名远扬的石室山,也被更名为“烂柯山”。

04

举棋不定

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比喻做事情有很多顾忌,犹豫不决。

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献公骄奢残暴,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后来,宁惠子临死前觉得自己做错了,便嘱咐儿子宁悼子一定要将卫献公迎回卫国。大家都反对宁悼子做这样的蠢事,其中一个大夫说:“十二年前,宁家驱逐卫献公,并没什么过错。可现在又要接卫献公回来,这很危险。就如同下棋,棋手如果举棋不定就会遭到失败。对待一个国君的废与立更是这样,犹豫不决就会招来灭族之祸。”但是宁悼子不听劝说,迎回了卫献公,最后果然被献公用计除死。

05

长安棋局

出自唐朝杜甫的《秋兴八首》之四:“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唐朝天宝年间,唐明皇专宠杨贵妃,奸臣弄权,终酿成安史之乱。此时的杜甫生活困苦,既担忧时局,又深知自己无力匡扶国运。于是便将自己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及对昔日长安生活的怀念,融铸于诗作中。

后用“长安棋局”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柳亚子《题芷畦燕游续草》一诗中也用到这个典故:“长安棋局几时休,蕉萃行吟客子愁。”

06

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意思是能谦让的地方就谦让,表现的是一种居高临下而又与世无争的哲学思想。出自于宋朝人姚宽的《西溪丛语》中的一则故事:曾经蔡州的一位道人善于下围棋,而且棋术高超,凡是与人对弈,总要让人一先。道人曾作过一首诗: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饶人处且饶人”,力透千古,世人皆知。

07

背碑复局

“背碑复局”用来比喻一个人的记忆力强。《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记载了东汉末年文学家王粲背碑复局的故事:有一次,王粲和朋友一起走路,看见路边有块石碑,读过之后同行的人说:“你能背诵下来吗?”他说“能”,然后背过身将碑文背得一字不差。王粲还喜欢看别人下围棋,如果谁不小心把棋子弄乱了,他能复局。有人不相信,就故意在下完一局棋后用手帕把棋局盖上,然后另找一个棋盘来让王粲复局,结果他摆得一子不差。

这是中国典籍中棋复局的最早记录。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下围棋可以帮助人提高记忆力。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